集体备课制度,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,由同一学科教师集体研究、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,提高备课质量,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。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,取长补短,共同提高。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,真正实现资源共享,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,结合实际,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。
一、集体备课的内容
1.明确教学进度,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讲授章节的教学目的、要求、重点、难点等,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技巧。
2.落实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,包括教具、多媒体课件、教学设备、典型案例等。
3.讨论讲授章节有无适量增加的前沿进展内容或应删除的陈旧内容,确保传授知识的客观性、准备性,科学性、先进性。
4.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,推广好的经验,发现存在问题,提出改进措施。
5.讨论课程考试方面如考试命题、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及试卷分析等内容。
二、集体备课的组织和要求
1.集体备课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,由主讲教师或教研室主任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均应参加集体备课。每次集体备课应认真做好记录,记录本要妥善保存。
2、集体备课一般每个学期不少于6次,时间应相对固定,不得随意取消。对个别学时少的课程,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安排。
3.集体备课的具体安排应纳入教研室学期教学工作计划。集体备课工作的开展,具体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落实。
4.集体备课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,学院和教学督导小组负责检查和督导。
三、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
1.由主讲教师进行说课,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;
2.由参加备课的教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,提出修改意见;
3.由主讲教师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,根据自己的教学形式和特色,形成集体备课教案。
本制度由学院教科办负责解释,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。